> 故事大全 > 最后的阳光

最后的阳光

1923年春天的一个下午,一个中年人疲惫地走在柏林的一条街上。他患有严重的肺结核,生命垂危。一个小女孩坐在地上,哭声引起了他的注意。小女孩丢了心爱的洋娃娃,是她用积攒了一年的零花钱买的。男人摸了摸口袋,身上连一分钱都没有,只好哄她说娃娃没丢,可能是去别的地方玩了。小女孩不听,还是哭了。那人皱起了眉头。突然眼睛一亮,说:“娃娃过几天不回来,就给你写信。”“给我写信?”小女孩不哭了,好奇地看着他。“是的。”那人微笑着点头。小女孩笑了。几天后,小女孩收到了一封信。在信中,洋娃娃向她详细描述了她在哪里玩耍,一路上有什么美丽的风景。她看了觉得很惊艳。从现在开始,每隔一周,小女孩都会收到一封信,这在她眼前打开了一个神奇的世界。然而,两个月后,“娃娃”再也没有写过,仿佛突然消失了。小女孩拿不到娃娃的信,哭了一天,吃不下饭。一天,一个中年妇女来到小女孩的家,拿出一封信。信还是“娃娃”写的——熟悉的字迹,调皮的语气。小女孩拿着信时非常惊讶。女人是男人的寡妇。她在整理丈夫的物品时发现了这封没有寄出的信,所以她根据信封上的地址找到了这封信。小女孩的妈妈抱住小女孩说:孩子,你知道是谁给你写信的吗?他就是著名作家卡夫卡!”小女孩没有在意。当她知道自己被骗了,娃娃再也回不来了,她又伤心地哭了。几年后,小女孩长大了,第一次在课本上看到卡夫卡这个名字。带着好奇,一点点兴奋和迷茫,她开始慢慢走进他的写作世界。它是如此的博大精深,她看不懂,但她已经隐约察觉到,那是一个她仰慕的人。20岁时,女孩已经读完了卡夫卡的所有作品。后来她开始研究他,琢磨他,写了很多关于卡夫卡作品的论述。她在报纸上开设专栏、出版专著,发表演讲、游说,对卡夫卡的作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40岁时,她是大学的副教授,接受了一家报纸的采访。当被问及为什么对卡夫卡的作品情有独钟时,她谈到了30多年前的那个下午和那个外国娃娃的故事。她说:“伟大的心灵产生伟大的作品。当我能慢慢品味到那种‘欺骗’背后的大爱和无私时,我知道我的生命再也离不开一个人的名字了。与其说是一些信,不如说是一个垂死的人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给这个世界最后的阳光和温暖。“那些她珍藏了一生的信件最终被捐赠给了国家博物馆。(摘自今晚的晚间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