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大全 > 如何在北大做一个绅士

如何在北大做一个绅士

作者:薛涌来源:价值中国网

我说从北大学到东西,并不是说北大的学习成绩比现在强。说实话,北大除了给我上张光达教授的通史,朱隆华教授的古希腊史,学术上没给我什么。但是,在我看来,大学对学生最大的培养就是教会他(她)如何做一个“绅士”。在这方面,我至少遇到过皮毛。这恰恰是现在的大学教育所遗忘的最根本的使命。我对“君子”有自己的定义,就是全面发展的人。我用英语来定义是因为中国世界的教育早就忘记了这一点,也没有相应的现代词汇;美国人每天都在谈论这个全面发展的人。这样的君子所指的其实是一种人生品格:有独立的道德判断和意志,对人生和世界有自己的理解,懂得如何应对挑战,如何发展自己,如何创造自己人生的价值。这么说可能还是太抽象了。我不妨举个例子。我最大的幸运是文革中断了高等教育,恢复高考招生后,文革期间下乡的一些大龄学生成了我的同学。比如我们宿舍有六个同学,老大和老二都姓吴。招生那年,“大老吴”32,“劳尔吴”28,而我还不到18岁,是个应届高中毕业生。“大老吴”的经历是最奇怪的。“文化大革命”前考入北京大学,但由于太有才华,马克思读了太多书,看不到当时对“毒草”电影《江南北》的批评,于是参考他读得好的马克思选集,投稿给上海解放日报进行辩论。结果不是给别人来个马列竞赛,而是被指定为反革命分子,取消了北大的录取资格,还被告知永远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据他后来回忆,听到这个消息后,他再也没碰过酒,跑到一家小旅馆,买了一杯最便宜的硬面包,一饮而尽。酒像火一样从喉咙烧到肚子,像小炸弹一样翻腾起来,忽地顶到了头上——他刚刚去了乡下。生活已经失去了任何希望。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舍友出去吃饭,一个乞丐来到桌前。被送走后,我嘀咕道:“这些人很多都是装的。”谁知道,“大老吴”突然火了:“不想给钱就别这么说。告诉你,如果不及时平反,我可能会变成这个乞丐!”我看着他羞愧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吸取了人生最大的教训。但是,这些人的故事带给我最大的东西,就是仰慕之后的恐惧。当他们被踢到农村时,人们做梦也没想到“文化大革命”会结束,他们会有机会上大学。大部分人都失去了希望,一天天活着。但是,还是有很多人,活着干完农活,饿着肚子继续看书!就是这些人,终于抓住了重回大学的机会。看看他们,再掂量掂量自己。我心里比谁都清楚:如果到了那个环境,我一定完蛋。我的性格没有他们有的。我现在在北大,和他们完全不一样。他们凭着自己的性格克服了环境,进了北大。我侥幸考上了北大(高中毕业刚好赶上恢复高考)。我完全是被环境塑造的。环境可以轻易成就我,也可以轻易毁灭我。我不知道自己以后会遇到什么样的厄运,当然也失去了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怎么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在这种心理危机和焦虑中,我给自己提出了一个根本的教育目标:培养这些大龄学生的性格,在任何环境下都不放弃。我甚至高兴地想,我很幸运:命运让我松了一口气,文革与我一起去了农村(而且早几年赶上了我)。好在现在觉醒了,要提前塑造自己的性格,做好各种挑战的准备。以后可以倒霉,但不会被生活毁掉。我记得“大老吴”在他的毕业留言里写道:“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一个人的命运。把握自己的命运,就要塑造自己的性格。”说实话,刚进北大的时候,我是一个性格不强,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人。一切都跟着环境走。等你毕业了,你至少有把握自己命运的性格和自信。从这个角度来看,孔子在《君子所居,小人所有》中所说的“君子”,就是这样一个能够自立的个体。大学是学习技能的地方,也是学习做人的地方。当你大学毕业的时候,你应该是一个绅士。无论身处什么环境,都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理想,有能力改变社会。只教技能而不培养这种君子的大学,给你的是培养,不是教育。我在北大可能没学到什么实用技能,但我知道什么是君子。这是我大学生涯最大的成功。培养君子是所谓“通识教育”的基本理想和目标。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提倡大学生多读文史和基础科学,追求自己的精神声音。毕竟大学四年是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的时候,也是看自己能把自己最想做的事做得多好的时候。你应该从你追求自己理想的最大努力和奉献中得到人格训练。实现自己理想的过程包括克服一切外在障碍,在严酷的环境中享受自己心智的成长。现在的北大学生,大概都没有三十多岁的老家“反革命”里做舍友的运气。我当年学的那些东西,大概成了北大没教的东西。但是,现在社会开放多了,大学也开放多了。学习生活经验的地方和方法很多。世界在大学里没落是真的,教授有很多草包。不过毕竟信息发达了,书也多了。自己的大学“卑微”也许是真的,但如果自己的内心不是“卑微”的,我真的想不通为什么一个人不能教育自己。孔子称赞颜回:“要乖!吃个饭,喝个瓢,在一个不起眼的巷子里。人不能承受自己的烦恼,却不改变自己的乐趣。贤浩归来!”人永远不能满足于自己的环境。但是,如果你能在别人“不堪”的时候,活在卑微中而不改变自己的享受,你就能享受自己的高等教育,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还是回到郑先生对北大的评价。他说北大是一流的,原因不是它的建筑雄伟,校门豪华,也不是什么著名的教授。他的理由是北大到处都是路灯下读书的“君子”。这真的值得每一个北大学生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