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和凡人
作者:宁白来源:《解放日报》2010年2月8日
当一个大师让人觉得亲切的时候,也是他展现凡人一面,真正看起来像大师的时候。周有光有一次谈到年轻时和爱因斯坦聊天,谈话充满了家常话,很亲切,轻松愉快。因为是闲聊,晚年回忆的时候,把聊天的内容都忘了,但从来没有忘记那两次聊天的快感。也让我知道,大师只是一个职称,生活中的大师一定是凡人。如果你这辈子装大师,那一定不是大师。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被大师的光环所迷惑。他们总觉得大师和凡人不一样,生活在不同的氛围里,甚至他们的手势和语言声调都和凡人不一样,就是像周有光先生的孙子,听了周先生和爱因斯坦有趣的聊天,他们还是不相信这是大师之间的对话。我觉得爱因斯坦和人聊天就是说物理和相对论。有时候,人在害怕大师的时候,会被一些所谓深刻的话吓到。即生活中真正被记住的大师的语言往往简单易懂,通俗清新。尼采是世界哲学大师。他的那句“生气就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折磨自己”可以记住一辈子。周有光先生的妻子有四个姐妹,都是上世纪初的大学生,是旧中国少有的四大才女。周老师在回答人们关于这一现象的提问时,只是淡然地说:“女生接受大学教育后不会犯无聊的错误。”真实,谦逊,没有闪亮的阐明,但意义是值得纪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