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外国技术工人”
作者:梁阁亭来源:《文苑》2010年第5期
中国古代的“技术熟练的牛”典故很早就把屠宰牲畜提到了艺术和哲学的高度,但人们眼中的屠夫更多的是与血、俗等词语联系在一起。如果面对这样一个选择题:周薪3000美元的高薪体面工作,还是整天双手沾满鲜血的屠夫,你会选择哪一个?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但30岁的美国青年克里斯蒂安·罗斯贝(Christian Rusby)却毫不犹豫地给了我另一个答案:做一个快乐的“外国专家”。
2006年,罗斯贝是一位令人羡慕的专业股票分析师。每天早上6点起床,忘记吃饭,开着你的福特车,奔向华尔街证券交易所。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盯着电脑上的红、绿、绿三个数字,然后进行预测,然后引导客户进行购买。每天不停的打转,饮食极不规律,眼睛整天盯着屏幕看腻了,老板的批评声怒吼,工作压力巨大,让Rusby不堪重负,精神高度紧张,晚上经常睡不着。身体也拉响了警报,手脚无力,胃部不适,大量毛发脱落。
一次偶然的机会,罗斯比遇到了帕特·拉·弗里达,他是一个杀猪的屠夫家族的第三代后裔。拉弗里达40岁了,但似乎病毒还年轻,精力还旺盛。更重要的是,他太幸福了。拉·弗里达嘴里哼着美国乡村音乐,脚下舞着自己的舞步,举剑倒下,活猪在他面前消失,新鲜猪肉诞生空。罗斯贝惊呆了。那一刻,他爱上了这份“血淋淋”的工作。2006年底,在别人的眼里,罗斯比辞去了股票分析师的工作,带着巴拉弗里达去当老师,学习杀猪的技巧。第一天,罗斯比吃力地把将近100公斤的猪肉放在案板上,然后在师傅的指导下劈开。经过一整天的工作,大汗淋漓的罗斯比完成了任务。晚上回到家,Rusby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做了个“猪肉DIY”,发现很好吃。她第一次胃口大开,玩得很开心。那天晚上他没有失眠。
跟拉·弗里达学了一年半,鲁斯比就开始了,他可以很轻松的自己操作杀猪的全过程。他发现有很多收入高但压力大的年轻人,衣着光鲜却情绪低落,和以前一样,不健康,不快乐。他突然有了一个新鲜的想法:办一个“杀猪培训班”,让更多的年轻人开心起来!
动手吧。2008年6月,罗斯比在报纸上郑重登广告。在第一次培训课程中,雷富礼轻松招募了45人。第一节课,学生们按照鲁斯比老师的指示搬运肉,磨刀,将大块肉分成小块。虽然完成这项任务需要很大的努力,但疲惫的学生们喜欢这个过程。都说因为不经常运动,下班就躲在家里,胃口总是不好。他们希望吃了自己做的猪排后能缓解这个症状。
除了男人,杀猪培训班也吸引了不少年轻女孩。在他们看来,屠宰这个似乎与女性格格不入的行业,可以治愈心灵的创伤,恢复她们对生活的信心。朱莉·鲍威尔(Julie Powell)曾经是一名秘书,曾经因为婚姻破裂而失去了人生方向。然而,参加完杀猪培训班后,鲍威尔又发现了自己。她说:“整天站在案板前,不停地把猪肉切掉,能让你集中精神。这一天有8个小时,我不用去想生活中凌乱的现实。”24岁的大银行女员工蒂亚·基南(Tia Keenan)也是Rousby培训班的第三名学生。培训结束后,她不仅释放了压力,还爱上了“光棍老师”罗斯比。她觉得杀猪的鲁斯比很性感:“什么叫性感?屠夫表现出来的危险有时候是性感的。”。由于感情相投,她和罗斯比很快幸福地坠入爱河,一起享受爱情的辉煌。
只选对的,不选贵的,不爱高薪和屠刀,从屠杀中找到快乐的自己,遇到心爱的女人,过上幸福的生活。鲁斯比准备写一本书,讲述自己的经历,以及杀猪过程中获得的快乐、财富和爱情。现在出版社已经和屠夫明星Rousby签了出版合同,今年年底就要出新书《我的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