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大全 > 获胜的“地图”

获胜的“地图”

作者:蒋 平来源:《今日文摘》2010年第16期

2009年10月2日,第31届奥运会申办城市竞争激烈。在最后陈述的关键时刻,里约热内卢的申办主席努兹曼向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展示了一张特殊的“地图”。

在这张“地图”上,欧洲图标有30个点,亚洲地图有5个点,大洋洲有2个点,北美有12个点——其中美国有8个点。南美呢?不。对于这些点,努兹曼解释说:“这些点象征着奥运会举办的地方。如果里约热内卢这次赢了,就意味着奥林匹克大家庭又消除了一个盲点,南美也因为举办奥运会而变得更加完整。请为这片新大陆打开一扇窗!我们为推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做了充分的准备。”这个“地图”的作用远不止于此。在接近奥运会求新求变理念的同时,也指向了其他三个城市的重点:芝加哥、东京、马德里都举办过奥运会,有的还举办过多次。无形中,评委的投票手开始向里约热内卢倾斜。

竞争优势的形成往往来自对手的薄弱环节。地图已经成为1.9亿巴西人甚至整个南美人民的最佳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