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她女儿去英国帮助穷人
张先生,上海人,70年代在江苏省大屯煤矿工作,和我成为同事。90年代中期,我们两家陆续搬到北京。面对陌生的人山人海,两家的往来自然增多。张先生和他的妻子在北京一起工作了几年就买了房子和车。他们只有一个女儿。女儿在北京上初三的时候,数学物理化学都上不去。好像很难上更好的高中。女儿来北京上学的时候,张先生夫妇已经花了不少赞助费,把钱花在高中也不一定有好结果。权衡利弊后,夫妇俩决定不惜一切代价送她去英国留学,那时女儿才15岁。
不久前,张先生邀请我们一家人聚一聚。原来他们的女儿回来探亲了。从外表看,他们的女儿和以前没什么变化,但是三年的独立生活自然让她成熟了很多。他们都称赞他的女儿更懂事。
张先生的女儿在离曼彻斯特100多公里的一个小镇上高中。学校说为了帮助她尽快通过语言障碍,特意安排她住在一个孤独的老太太家里。为此,她每个月需要向房东支付400英镑,相当于5000多元,房东只给她提供一顿晚餐。她向我们抱怨房东很小气,晚饭很简单。你知道,学生们希望晚上有一顿美餐。
她还告诉我们,为了省钱,她每天步行上学,单程4公里。尽管如此,我爸妈这三年还是为她花了50万或者60万。如果我再上四年大学,我爸妈肯定会花100多万给她读书。她说,在英国呆久了,她意识到英国政府为了减少社会保障支出,巧妙地利用外国留学生来实施扶贫计划,学校把她送到孤独老太太家住,这也是这个扶贫计划的一部分。她也知道,以后她去英国上大学,学费会比当地人高很多倍。
我们的同胞之所以愿意花光所有的钱送孩子出国留学,是因为他们大多对回国抱有很高的期望。多年来全社会的外语热让他们相信,只有外语才是知识和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就是赢了一个金饭碗。所以自费留学越来越年轻。据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国留学的学生总数已达80多万人,其中大部分是自费留学。
100多年前,英国人以鸦片为媒介,从我们这里获得了大量的真金白银;今天,我们应该防止他们利用新媒体诱使中国人使用宝贵的外汇来帮助英国的穷人。张先生女儿的亲身经历是我& ldquo扶贫的基础。